刮痧
刮痧
一、刮痧的历史渊源
刮痧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时代,是砭石疗法或刺络疗法的一种,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,薪火相传,沿用不废。宋代王裴《指述方瘴疟论》称之为“桃草子”。《保赤推拿法》记载:“刮者,医指挨皮肤,略加力而下也。”它多用于治疗痧症,即夏季外感中暑或湿热温疟疫毒之疾,皮肤每每出现花红斑点,亦称“夏法”。元明以后,民间治疗痧病的经验引起医学家的注意。如,危亦林的《世医得效方》就对“搅肠沙”进行了记述:“心腹绞痛,冷汗出,胀闷欲绝,欲谓搅肠沙。”又如,杨清叟《仙传外科秘方》、王肯堂《证治准绳》、虞博《医学正传》、龚廷肾《寿世保元》、张景岳《景岳全书》等均记载有关痧症及治痧的经验。至清代,郭志邃撰写了第一部刮痧专著《痧胀玉衡》,从痧的病源、流行、表现、分类、刮痧方法、工具以及综合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。例如,在治疗方面指出:“背脊颈骨上下,及胸前胁肋,两背肩痧,用铜钱蘸香油刮之。头额腿上痧,用棉沙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。大小腹软肉内痧,用食盐以手擦之。”此后又有另一部刮痧专著——陆乐山的《养生镜》问世。此二书成为能使刮痧跃为一门专科技术的基石。从此,清代论述痧病的专著日渐增多,有10多部,其他著作中记载刮痧医术的则更多。
现代预防医学专家杨金生博士.王敬教授潜心研究祖国医学,颇有心得。他大胆革新了刮痧工具,用精制的水牛角刮板取代过去的铜钱、瓷片,配合活血剂,以中医理论为指导,创立了科学的“循经走穴刮痧法”,用之调气行血,疏通经络,并扩大了其适应范围,不仅对发热、体表疼痛等病证,还对一些内脏疾患通过内病外治的原理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杨金生,王敬教授对发展、提高与推广刮痧疗法已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二、 刮痧的临床作用
(一)镇痛作用
(二)神经的抑制或兴奋作用
(三)调血行气、活化细胞的作用
(四)加强吸收功能的作用
(五)细胞营养提高的作用
(六)调整各种分泌腺的机能
(七)增强免疫力的作用
(八)养颜美容,防止皮肤老化的作用
三、 刮痧能治哪些疾病?
刮痧能防治疾病达三百多种,经过临床验证,凡针灸、按摩、点穴、拔罐、足疗等能治的疾病,刮痧均可办到,对中暑、感冒、高热、胃炎、腹痛、习惯性便秘、痔疮、头痛、失眠、疲劳、关节性风湿症、慢性腰痛、坐骨神经痛、腰椎间盘脱出症、扭伤、五十肩、落枕、心悸、呼吸困难、高血压、贫血、经痛、癫痫、减肥、精力减退、近视、镇咳祛痰、扁桃腺炎、呃逆、胃痉攀、食欲不振、下痢、晕车、宿醉、神经衰弱、歇斯底里,肋间神经痛、低血压、耳鸣、中耳炎、过敏性鼻炎、鼻蓄脓、流鼻血、牙痛、冷虚症、害喜、乳汁不足、膀胱炎、儿童虚弱体骨质、夜尿症、所喘、湿疹、寻麻疹、肿瘤、肝炎、糖尿病等,皆有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四、刮痧手法
(一)轻取活血宝玉以45°斜度,平面朝下,顺式刮拭。
(二)在骨骼、关节部分,用水牛角刮痧板采用棱角刮拭。
(三)刮试面尽量拉长(脸部由内而外,由下而上胸部、肩部由内而外,其它部分则由上而下)。
泻刮
① 刮痧的力——大,速度——快,谓之泻刮。
② 循行补泻:按经脉循行,手三阴/由胸走手,手三阳/从手走头,足三阳/由头走足,足三阴/从足走胸,顺刮为补,逆刮为泻。
③ 适合对象:体质强壮,面红耳赤,邪气有余实证型的人或急救的患者。
平补平泻
① 刮痧的力——大,速度——慢,谓之平补平泻。
② 适合对象:一般健康体质虚实型的人,平时治病出痧的手法。
补刮
① 刮痧的力——小,速度——慢,谓之补刮。
② 按经脉循行,顺方向刮痧为补刮。
③ 适合对象:年老体弱,脸色苍白的人。
刮痧的反应:
要注意晕刮(不省人事),刮痧中如遇被刮者脸色苍白时,要马上停止刮痧,使其躺下休息即可。
如遇晕刮时,在涌泉穴(足底),百会穴(头顶)大力刮痧、人中穴刺激,即可醒过来。
熬夜疲劳的人,怕疼的人,或空腹时刮痧较容易晕刮。
刮痧的使用时间
补刮(不出痧、保健刮)时间与次数是不受限的。
出痧(以平补平泻的手法)不要超过25分钟,要精而少,不要大面积的出痧。
刮痧的顺序
从头到足(由上而下),由内而外(胸部),由脊背到胸腹。
遇有急症、热症、疗症、痛症要刮出痧来。
对脏腑病变要前后对刮,表里相配
要刮前也要刮后(背部的俞穴)
表里相配(肝-胆,心—小肠,脾-胃,肺-大肠,肾-膀胱,心包-三焦,互为表里)。
对证刮痧手法:
实证型(结实型):可实施泻刮或平补平泻。
虚实型(一般体质):平补平泻或补刮手法。
虚证型(年老体弱):①实施补刮或平补平泻再补刮。②先补虚后攻实(先补刮数天后再出痧)。
五、刮痧注意事项
1.要了解病情,辨证施治,审病求因,确定刮痧的部位。
2.根据病人的虚实、热寒、表里、阴阳采取补泻的手法。
3.孕妇腹、腰、骶部禁刮;小儿臼门未合者禁刮;皮肤有感染疮疗、溃疡、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;
4.血小板低下、静脉曲张、水肿病人,要谨慎刮痧,采用补刮为宜,宜由下而上采取向心刮痧手法。
5.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,尽量避风。
6.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(如网线、塑料品、瓷器类、红花油、好得快等)。
7.刮痧用力要适中,在同一经脉上必须刮拭至斑点(痧)出现后再刮拭其他部位。
8.刮完在痧退后再刮痧,平时可以补刮,加强退痧的作用。
9.刮痧时,有一定量的毛细血管出血,渗到附近组织,然后再行吸收,这是增加抵抗力的一种方法。
10.怕疼的人,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,可减轻疼痛。
11.刮痧后,会使汗孔扩张,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,可洗热水澡,边洗边刮痧无妨。
12.刮痧后喝一杯热(温)开水,以帮助发汗,加强新陈代谢的作用。
13.保健刮痧,不必抹油,不必刮出痧来,从头到足每条经脉,都刮拭8次,每次3-10分钟,自然达到强身健体,延年益寿了。
14.头部,面部不必抹油,保健刮可着衣刮拭,治病刮痧,必须使用刮痧油;刮痧不必强出痧。
15.根除顽症,除刮痧,排毒(服用通泰、双诺希清肠食品)外,还要针对性地调理(乐多寿系列,迪芬斯系列)。
16.若刮拭部位不正确,或手法不当,均无副作用,请安心操作。